在正常情況下,產後即早親餵,即早讓寶寶吸吮乳房,乳汁的分泌量會逐漸增多,產後媽媽在營養狀況良好之下,每日可分泌乳汁約800-1000c.c,在哺乳的前6個月,平均每天乳汁量約為750c.c,之後的6個月約為600c.c,但是,當媽媽飲食攝入熱量很低時,可使泌乳量減少到正常的百分之40至50,對於孕期營養狀況良好的媽媽,如果在哺乳期節制飲食,也會使母乳量迅速減少,對於營養狀況較差的媽媽,若能在產後加強補充營養,特別是增加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取量,就可增加母奶量。
影響奶量的因素其實很多,例如:媽媽母體的健康狀況、心理因素、情緒的穩定度,產後賀爾蒙的分泌變化,寶寶的吸吮好不好和頻率等都對乳汁的分泌都有影響,而且產後媽媽的飲食、營養情況也是影響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。
對母奶量分泌不足的媽媽,建議以下的方法調整:
1、心理調適
給自己相對的正能量,相信自己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寶寶,有正向的的想法與情緒,並有信心才能堅持母乳哺餵,外加要放鬆自己的心情,不是沒奶,就是不愛孩子,就是罪惡,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思維。媽媽產後休息足夠、心情愉快,這樣可讓大腦促進催乳激素的分泌,最好能親子同室,不管在家坐月子或是到月子中心做月子,能多與自己的寶寶接觸,寶寶的氣味、表情、動作、皮膚等都是催乳激素分泌的激發劑。
2、 寶寶多多吸吮
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邊,按寶寶需求餵奶,夜間間隔時間可長一點,但不可不餵奶,反而在夜裡媽媽泌乳激素反而分泌較多,另外,寶寶吃奶時最好能吃到後奶的部分
3、充足水分攝取
對產後媽媽來說,水分的攝取足夠相當重要,多喝湯、多喝飲品、或者是多喝開水,都是保證水攝取的有效方法。
4、配合食材催乳
民間有許多催乳的食材療方不仿試試,比如新鮮鯽魚或是鱸魚熬湯,豬腳燉花生或是黃豆,酒釀雞蛋花湯或是烏骨雞熬湯等。